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央軍委,向探月工程任務指揮部并參加嫦娥五號任務的全體同志致以熱烈的祝賀和誠摯的問候。

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區現場的嫦娥五號返回器(國家航天局 萬珂攝)
在嫦娥五號任務中
國防科大張青斌團隊負責承擔
搜索回收精確引導保障任務
由于嫦娥五號返回器的體積
只有神舟飛船返回艙的1/7
可著陸面積將近2萬平方公里
是載人飛船著陸面積的16倍
再加上落區被平均130毫米厚的積雪覆蓋
回收部隊在積雪夜暗極寒環境下
執行此次任務難上加難
針對此次回收任務的新特點、新挑戰
張青斌團隊根據嫦娥五號
網格化搜索任務需求
研發了嫦娥五號返回器降落傘
減速段飛行管道仿真分析軟件
自今年7月份以來
團隊反復進行模型校核分析
研究著陸場歷年風場特征
以及降落傘回收系統的多項不確定性因素
建立了嫦娥五號降落傘回收系統
不確定性條件下的快速分析模型
這套軟件首次應用于嫦娥五號的搜索回收任務
通過對返回器開傘后飛行軌跡的偏差分析
對返回器的飛行管道進行了精準預測
為回收部隊搜救提供精確、詳細的引導信息

承擔嫦娥五號搜索回收精確引導保障任務的麻可碩士、高慶玉博士后、張青斌研究員、豐志偉講師
國防科大張青斌團隊自1992年起,先后承擔“神舟號”系列飛船回收重要研究課題20余項,參與研究和解決了飛船回收系統研制和試驗中的重要故障問題,研制了國內首套降落傘回收半實物仿真系統,為飛船回收系統的方案論證、設計分析提供了重要參考依據,相關研究成果獲軍隊科技進步獎7項。自2011年起,團隊開始承擔嫦娥五號降落傘回收分系統的設計與仿真工作。